智宇物聯 專注于提供高穩定、高速率的三網物聯網卡
寧夏破解水稻種植痛點的數字密鑰
- 作者:智宇物聯
- 發表時間:2025年10月20日
- 來源:智宇物聯
一、風險預警:筑牢極端天氣的 “第一道防線”?
持續秋雨引發的水稻倒伏、霉變等災害,本質是傳統種植中 “感知滯后” 導致的被動應對。物聯網卡通過串聯全域監測設備,構建起 “天空地” 一體化預警網絡,從根源上破解這一難題。在射陽縣芯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,862 臺搭載物聯網卡的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墑情、植株莖稈強度等數據,經 5G 網絡同步至云端平臺,當監測到根系抓力下降 30% 時,立即推送防風固根方案,使倒伏率降低 62%。?
針對氣象風險,物聯網卡的低時延傳輸特性更顯關鍵。中移物聯網 “萬象耕耘農田大模型” 依托物聯卡接入的多源數據,將秋雨、倒春寒等災害預警提前 7-15 天,精準度提升 40%。在河北高陽縣水稻產區,該系統通過物聯卡傳輸的遙感數據發現連續降雨引發的紋枯病征兆,24 小時內完成預警與防治指導推送,較傳統人工監測效率提升 3 倍,挽回損失超千萬元。?
二、精準種植:激活 “數據施肥” 的增產潛力?
物聯網卡搭建的 “感知 - 決策 - 執行” 閉環,正在顛覆傳統水稻種植的經驗依賴。在如皋市白蒲鎮的數字化試驗田,物聯網卡將土壤傳感器、無人機、智能灌溉設備與云端平臺無縫連接,構建起 “四張圖” 管理體系:實時更新的墑情圖指導灌溉,使水資源利用率提升 15% 以上;長勢監測圖生成靶向施肥方案,化肥施用量減少 10%-20%。技術員通過手機端即可接收物聯卡傳輸的苗情數據,遠程調控水肥供給,實現 “一株一策” 的精細化管理。?
這種精準化轉型直接轉化為產量突破。射陽縣基地依托物聯網卡支撐的數字農業系統,在糧食單產提升 11% 的同時,綜合效益增加 5%;如皋試驗田更實現單產增幅超 11%、綜合增收 5%-10% 的雙重成效,印證了物聯網卡對 “降本增效” 的核心價值。?
三、產后減損:破解烘干緊缺的 “應急密碼”?
面對烘干機 “一機難求” 的困境,物聯網卡通過賦能設備智能化與資源優化,構建起產后減損的雙重保障。在設備端,中聯重科等企業的智能烘干機搭載物聯網卡后,可實時傳輸溫濕度、糧食含水率等數據,操作員通過遠程平臺調控參數,將烘干效率提升 25%,霉變率從 12% 降至 3% 以下。安徽正陽科技通過物聯卡實現烘干設備集群管理,在銷量同比增 40% 的情況下,仍保障設備利用率達 98%。?
在資源調度層面,物聯網卡的全域數據匯聚能力打破設備供需壁壘。射陽縣農業大數據平臺通過物聯卡收集全縣 1.26 萬畝稻田的收割進度與烘干需求,動態匹配閑置設備資源,使跨區域烘干調度響應時間從 48 小時壓縮至 6 小時。這種 “需求 - 供給” 的精準對接,有效緩解了局部地區的設備緊缺壓力,將雨后糧食霉變損失率控制在 5% 以內。?
重構水稻種植的數字韌性?
當極端天氣成為農業生產的常態挑戰,物聯網卡已不止是輔助工具,更是水稻種植從 “看天吃飯” 轉向 “知天而作” 的核心支撐。它既通過提前預警將災害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,又以精準管控激活土地增產潛力,更在產后環節打通減損通道。在糧食安全戰略背景下,物聯網卡的部署深度,終將成為衡量水稻種植抗風險能力與產業化水平的關鍵標尺,推動農業生產向更高效、更穩健的方向轉型。